6月10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应邀为必赢官网师生开展“对当前中国传媒学术研究的观察与思考”主题云讲座。必赢官网近300名师生在线上进行了聆听、学习,讲座由院长杨萌芽主持。
讲座伊始,胡智峰教授提出,当今中国的传媒学术成果体量巨大,但是其品质与综合影响力不容乐观。对于如何平衡这种差距,胡智锋从“传媒学术研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传媒学术研究的学与术关系”、“传媒学术研究的成果评价的标尺”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胡智锋首先讲述了两个亲历小故事,生动地阐述了“价值观”在传媒领域的重要作用。胡智锋认为,传媒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明确清晰的价值观的支撑,只有自觉确立正确价值观,才能呈现有分量的学术研究。当下应秉持的价值担当有三个面向:第一,面向国家战略,有大国担当,运用传媒行业发出中国声音,改变中国对外文化软实力处于弱势这一现状;第二,面向传媒行业,有理性思考的价值担当,传媒本身具有的意识形态、产业双重属性,要把握好学术与行业间的距离,用“热运行、冷思考”的方式面向时代与社会;第三,面向学术本体,有双主体建构的价值担当,学者们要在学术的独立性、自主性、系统性上作出改变。
对于中国传媒学术主体性的建构,胡智锋提出,中国的传媒行业从师法苏联再到学习欧美,如今已经进入本土化建构的时代,应坚定走好本土化建构的道路,梳理好有本土特质的脉络。胡智锋进一步指出,在学术研究中,要采用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研究既要有科学支撑、也要有个性化的理念。
对于“学与术的关系”这一问题,胡智锋认为,“学与术”好比“气与道”,并将研究学者分为四类:有学无术、有术无学、不学无术、有学有术。师生可以通过感性训练和理性训练培养学识学养、把握正确的方法手段。
随后,胡智锋通过其在担任《现代传播》主编期间的经验,对传媒学术成果评价的标尺进行了总结。胡智锋认为,优质的传媒成果应符合四个有:“有种”、“有货”、“有料”、“有趣”。研究者应当有情怀、自觉承担使命,在潮流性涌动中言他人未言、察他人未察。同时也应当忌讳“炒冷饭”、“吊书袋”、“赶时髦”、“不到位”等问题。胡智锋表示,希望各位传媒学者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稳妥的方法论处理好学与术的关系,按照标准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以双主体建构为核心,为传媒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
讲座最后,胡智锋教授就师生提出的“学与术如何相辅相成”、“新闻传播与戏剧影视的如何结合”等方面问题给予了充分解答。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电视美学研究主要奠基人,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创建人,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